受访者 | 何登成(花名圭多)
记者 | 胡巍巍
出品 | CSDN(ID:CSDNnews)
前阵子,笔者参加杭州云栖大会之余,一时兴起,去良渚博物院转了一圈,没错,就是国庆马云去参观的那家博物院。进去只见一行大字: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。几千年前,良渚文化在今天的杭州地区诞生;几千年后,公共云国内份额第一的阿里云,也在杭州诞生。曾几何时,“才华”的标准是诗词歌赋或军事权谋;而到了当代,这种“才华”的重心转移到技术与商业,其中以IT技术和互联网商业为重中之重。杭州的IT技术龙头,自然非阿里云莫属,基于此,CSDN采访阿里云智能开放平台团队负责人何登成(花名圭多),一起聊聊阿里云的三两事。
阿里云智能开放平台团队负责人何登成(花名圭多)
如何看待云计算与淘宝/天猫的关系?
何登成(花名圭多)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数据库团队, 带领数据库内核研发团队打造阿里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,支持阿里巴巴经济体内部核心数据库系统的升级改造,同时作为数据库总负责人支撑双11、支付宝新春红包等重大活动。在数据库领域多年耕耘的过程中,何登成也在不断地关注云计算的发展,思考云计算的本质,思考云计算跟淘宝/天猫和其他的异同。2019年初,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浮现,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,何登成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:离开数据库领域,从0到1开始打造阿里云开放平台,践行阿里云“开放”和“被集成”战略。
2B服务和2C服务有哪些区别?
淘宝/天猫提供的服务是2C服务,而云计算提供是2B服务。2B服务和2C服务有本质不同,因为B端客户要比C端客户复杂得多,可以简单总结为三点。第一,C端客户更多是个人行为的客户。而B端客户,无论客户是大是小,哪怕小到一个个体创业者,大到一个集团型公司,它都不是一个个人行为,而是一个公司行为或者组织行为。要做好2B服务,就需要能够匹配B端客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,而这种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,对于不同企业往往是不同的。这也是2B服务和2C服务的本质区别。在2B服务的场景中,购买决策者和最终用户很可能是不同的,而最终用户也很有可能是包含多种不同角色的。因此针对B端客户的产品,一般都会是有很强的可配置能力和被集成的能力,从而支持针对特定客户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,而不像针对C端客户那样,用一种规格的产品就可以产生出爆款。第二,2B服务的周期长。C端客户的消费行为,因为是个人行为,所以C端客户消费,一般只是满足个人喜好。比如,C端客户买一双鞋时,可能包含着冲动消费。而B端客户在消费中,是一个持续消费过程,其在购买行为结束后,服务才刚刚开始。在持续的过程中,只要他还是阿里云的客户,阿里云就要不断为客户提供服务。比如,如何让产品在客户使用过程中,发挥出最大价值,并能在此过程中,把资源的使用情况、运行情况很透明地展示给客户,从而让客户判断出资源消费利用率到底是多少。在2B服务中,“不仅把客户的订单带回来,还要把客户的心带回来”这句话尤为重要,因为B端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,可能远远大于一次购买产生的价值。第三,服务B端客户不是单一企业的行为,需要赋能合作伙伴和企业自身的IT部门。客户们往往来自不同行业,而要让客户在阿里云上消费之后,能在整个生命周期内,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,那可不仅仅是上云这一个环节的事。为什么?因为很多客户没上云之前,已经有很多合作伙伴在服务他。当这些客户上云之后,阿里云能否有把握能提供给客户他想要的所有服务?答案是否定的。因此,这些客户除了需要阿里云提供的能力之外,仍旧需要其他合作伙伴来为他提供服务。这也是为何阿里云在2019年初提出建生态和被集成的原因。阿里云要跟客户产生很好的连接,要让客户感受到很好的服务,除了阿里云自身不断努力之外,还需要跟整个业界的合作伙伴,建立非常好的联系,然后和他们一起,让客户在云上更好地运行。
解决2B服务的痛点,阿里云还要加强哪些能力?
谈到阿里云还要加强哪些能力,何登成先介绍了阿里云开放平台这个团队。2018年,阿里云开放平台团队组建,2019年,其正在慢慢发展壮大以服务更多大B客户。团队成立的初衷,首先是提供OpenAPI的能力。针对B端客户,阿里云自己的产品未必能直接满足企业客户的所有需求,这就需要阿里云把自己的云产品能力,通过OpenAPI的方式,开放给合作伙伴和企业的IT部门,让他们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集成阿里云的能力,产生适合企业自身的解决方案。自团队成立之初,何登成就在不断地思考团队使命——让企业更好地使用阿里云。在阿里云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级客户过程中,发现除了要对外开放云产品的能力之外,阿里云还要不断加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,即云上的企业IT治理(IT Governance)能力,比如不同规模的企业都会涉及到的“人、财、物、权、法”等维度的权限管理、安全合规等能力。
人、财、物、权、法的管理具体是指什么?
在线下,企业是一个组织架构,到了云上之后,它同样需要一个组织架构。不同的员工角色,对资源管理的权限需求,都不一样。这时就需要身份管理的功能,而这个管理体系,还得能完整映射到云上,这个就是“人”的管理。线下资源迁移到了云上之后,企业也要按照不同组织结构,资产属性,去把这些云上的资源都管理起来,这就是“物”的管理。在此过程中,每个不同的人,或是不同的角色,可以访问和管理哪一个资源,都需要按照企业的业务规定配置起来,这个就是“权”的管理。此外,企业还要保证每一个操作,都百分百透明化,这样企业才可以实现监管他们的云上资源。因此我们为企业提供监控每一个云上操作和云资源配置变更的能力,这样企业运维/开发人员的任何一个动作变更、任何一个操作异常,给企业带来的风险,都可以降到最低,这个就是“法”的管理。企业的另外一个诉求,和预算有关,企业得能保证在线上做的预算,和在线下做的预算一样。企业也希望,在云上消费的资源,可以在年底带来产出,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分账需求。这些都属于“财”的管理。所有这些人、财、物、权、法的管理能力,就是阿里云这个商业操作系统的横向平台层能力,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云计算进行业务管理。
阿里云提供OpenAPI的核心原因,是为了践行被集成战略,让客户更好地使用阿里云。对于企业客户需要的多维度的服务,阿里云就要把自身能力开放出去,然后跟生态伙伴一起,服务好客户。同时,有一些技术研发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客户,可以将阿里云开放的产品能力集成到自家业务系统之中,从而让阿里云成为客户系统中的一部分。在阿里云被集成的过程中,开放平台有两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:第一个因素,是指在集成过程中,要保证门槛尽量低。因为阿里云有1万多个API开放接口,这些开放接口必须要保证清晰易懂。同时,阿里云开放出去的API接口能力,必须达到很高的稳定性,这样才能保证阿里云的开放接口可以被客户放心地集成。第二个因素,就是开放度。所谓的开放,是指必须要保证所有业务所依赖的接口,都是完全开放的。如果客户的一个业务需要调用20个接口,但阿里云只开放了18个,从被集成的角度来说,还是没有满足这个业务的需求。阿里云现在针对这两个客户关心的因素,对于所有云产品都是在追求4个9的指标。阿里云通过构建一套一体化的系统,支持从OpenAPI的定义、说明出发,自动生成线上API、多种语言SDK和线上API说明文档,将云产品发布API的过程尽量自动化、规范化,从而提高阿里云OpenAPI的整体质量。
谈到开放平台团队未来的发展前景,何登成认为团队的诞生起于2B服务的需求,而团队的成长与发展也一定会跟2B服务的路径相关。在过去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的十几年,企业的成功往往来自于不断增长的用户的流量红利。企业打造一款精致产品,运营自己的目标用户,则收入产生指数级的增长。在这样的阶段,企业非常粗犷地经营就可以成功,对2B服务的需求并不高。当投一个搜索广告就可以让企业收入翻倍的时候,很少有企业会为了员工培训而制定计划,为了控制成本而做精细化管理。而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,同行业的企业竞争加剧,加强企业IT治理的需求就日趋迫切。要想生存得久,就要精细化地管理,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就会给2B服务带来无限的商机。开放平台团队,一方面支持阿里云的2B服务,另一方面也赋能其他2B服务的企业基于阿里云打造自己的业务。2019年初,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兼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(花名行癫)提出被集成的概念,释放出的信号,是阿里云要帮助客户变得更好,让生态伙伴能够在云计算时代都能享受到红利,这也是阿里云加强自己2B服务基因的标志之一。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自己的核心业务搬到云上,企业上云的问题已经从“上与不上”变成“如何更好地上云”。以阿里巴巴自身为例,阿里巴巴自己的淘宝天猫业务部门,本身就是阿里云最大的企业客户。今年阿里巴巴核心系统100%上云,平稳支持了2019年双11 54.4万笔/秒的订单创建峰值,也进一步深度检验了阿里云2B服务的综合能力。在以前,云计算在人们眼中,更像是一个偏互联网化、或者是偏创新型的企业所使用的服务,其2B的基因仍被2C的面纱遮盖。而现在,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接受云计算,制造业和农业等各行各业的企业客户也开始接受云计算,客户也越来越多的提出2B服务的需求,这意味着2B服务正是真正驱动产业进入全面上云拐点的内在原力。【End】
热 文 推 荐
☞警惕!程序员万字揭露被空姐骗到香港做传销的来龙去脉!
☞贾扬清:为什么说数据智能和云原生之间是“天作之合”?
☞大白话讲解比特币白皮书,十年后它依然是学习区块链的最佳资料,你真的读懂了吗?